第(2/3)页 马爷也没多说话,只将碟子翻了过来,露出碗底一个粉彩的寿桃,寿桃中间用朱砂红写着不算特别工整的“雍正年制”四个小字:“那你解释解释这个?” “对!”拿着煎饼进门的汉子将煎饼放下:“这是康熙末年才从海外传来的红彩,叫西洋红,因为发色用的是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的黄金,所以又叫金洋红。” “是的,”周至点头:“这种红料受烧成温度环境影响非常的大,温度高低决定了器物的发色,在中等温度下烧成,颜色呈现宛若女子妆容的胭脂之色,故得名为‘胭脂红’。” “要是温度低一些,烧成颜色会变为深紫,被称作‘胭脂紫’,而要是温度稍高,颜色就会变浅,偏粉,那就该叫‘胭脂水’了。” “胭脂釉烧不了大东西,器型多见小件杯、碗、水盂之类,因为它必须是釉上彩,还必须是吹釉,只有釉层足够轻薄,才能够体现出颜色上的变化。” “小盘胎体洁白轻薄,釉面匀润纯净,胭脂釉发色纯正,论理将,当为官窑精品。”边上一位藏友说道。 “是的,这画面所绘萝卜也精巧,用的御窑粉彩造法,经过精细刻花,在添色烧造,工匠在萝卜樱子上别具匠心地刻画出虫子蛀的洞,倒也生动雅致,颇有一番生活情趣。” “但是……”周至知道,戏肉也该来了,果然就听见有人开口了:“但是这个底款……” “都别争了,”马爷拿起煎饼来折成两半,咬了右手上半边煎饼一口:“肘子的水平比我们在做这些位高多了,他觉得对,咱们就要多听听他讲的道理。” 室内这才安静了下来。 周至这才笑道:“看来大家都是行家,我就不多说了,一句话,要是咱们讲胭脂紫,粉彩莱菔也就是萝卜,或者把底部的寿桃移到盘内,在把底款换成双圈六字楷书款,或者青花四字雍正年制款,大家就一点疑问都没有了?” 众人都是点头,立马就有人说道:“要是那样的话,别说三千,三万我也早买了。” 众人都乐了,有人立马怼了回去:“魏老幺你特么就别扯了,要是那样的,陆老儿会放到摊儿上来?” 众人又是一乐。 “其实这件器物,最大的疑点就是底。”周至将碟子再次翻了过来:“这个底,不是堂号,不是两款,不是青花简绘,而是非常精细美观的粉彩折枝寿桃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