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孙山很好奇摊主为何这么沙胆“晒冷”? 摊主肯定不会说看你像农民头,农民不骗农民,从而全部赊账购买肥料了。 摊主笑吟吟地道:“大人,我活了几十年,你是我见过最为百姓做事的父母官,大人,跟着你走,准没错。” 孙山乐了,也知道摊主为何敢于“闯为先”了。 就这说话的艺术,说话的情商,他不成功,谁成功呢。 甭管是真话还是假话,起码当事人孙山到后,心情舒畅。 比孙山更激动的是孙伯民,整张黝黑又皱皮的老脸像朵菊花一样绽放地笑起来。 乐呵呵地说:“老乡啊,你说话太客气了。这些都是犬子该做的,不值得你这样夸赞。” 摊主不知道孙伯民是谁,不过见他黑黑实实,憨厚淳朴的模样,就知道是耕田佬。 经过桂哥儿的翻译,摊主一惊,一喜。 惊的是知县老爹竟然这么淳朴,一点也不像有钱的主。 喜的同样是知县老爹淳朴,气质像农民。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,知县老爹都那么淳朴至善,儿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,跟着孙大人走,一定不会错。 摊主欢喜地道:“老太爷,草民胆敢请教,你是怎么养儿子的,竟然养得如此出息。” 孙伯民一听,更是笑得合不拢嘴。 在他平凡的一生,碌碌无为,一事无成。幸好生了个聪明仔,不用愧对列祖列宗。 夸儿子比夸自己更是高兴。 只可惜碍于语言不通,要不然孙伯民肯定和摊主讲个三天三夜的养儿经,好让大家知道他是怎样养孩子,为何养得如此能干。 当然具体怎样养,孙伯民也不懂,反正孙山成功了,孙伯民怎么说,外人都会信服。 短暂的停留后,孙山一伙人继续前行。 沿着官道,时不时见百姓正在收割谷子。 孙山瞧了瞧天气,庆幸地说:“张师爷说了,这些天老毛腿不疼,看来一直是好天气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