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连中三元-《我在诸天寻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啊?这……”
    幼娘一脸惊讶。
    “看似复杂的事,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。你能拿得起的东西,就能放得下。”
    这句话,令得幼娘陷入了沉思。
    “老话常说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。你没等到他回来,而他,自然也没想到会遇上人生一场生死劫。
    一场生死劫,改变了他的命,也改变了你的命运。
    但姑娘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,或许你们的命并没有发生改变,而是本身就是注定的……”
    《剑来》
    次日一早,许长安离开了小院。
    幼娘站在门口,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。
    也不知过了多久,方才幽幽叹息了一声,转头冲着身后的两个丫鬟道:“是时候离开了。”
    话音一落,三人的身形凭空消失。
    等到几个书生兴冲冲前来之际,却怎么也找不到传说中的那幢小院,唯有一片废墟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京城。
    一众考生陆陆续续到来,准备应试。
    乡试,又称秋闱,由各地州、府主持考试,上榜者称为举人,俗称老爷,雅称孝廉。
    虽说秀才也是功名,但也仅仅只是入门,地位没有明显的提升,也很难改变家境。
    但中了举就不一样了,正式踏入了士族,享受朝廷俸?,相当于有了官身,有关系的甚至还能成为朝廷命官。
    就算回到乡里,那也是举人老爷,多的是人上门投靠。
    这是缘于朝廷的福利,举人名下可挂靠几十户人家,这几十人家可免赋税、免徭役等等。
    总之,自古只有穷秀才,没有穷举人。
    江南距离京城近,故而江南的考生大多都到京城赴考。
    如果有幸中了举,可以继续留在京城等待来年三月的会试。
    不久后,乡试正式开始。
    照例,考试分为三场,第一场考四书五经、第二场考诏、判、表、诰,第三场策论。
    对于绝大多多数考生来说,第一场和第二场相对轻松,特别是一些文采过人的,更是不在话下。
    难就难在第三场的策论。
    很多天下闻名的大才子之所以在科举场上屡屡失利,就是因为策论。
    策论,考的是一个考生对天下大事,对政局的理解、判断……简单来说,就是从官员的角度出发,如何协助朝廷治理天下之类的内容。
    这些可就不能照本宣科了。
    毕竟,朝廷开科举,不是为了挑才子,而是官员储备。
    因此,对于策论相当重视。
    三场连考九天,之后等了大约半个来月,终于放榜。
    许长安不慌不忙随着人潮一起走到榜单前。
    抬头一看,果然!
    而且排在最显眼的位置,第一名。
    乡试第一名,称为解元,比如许长安前世大名鼎鼎的唐伯虎,便是乡试解元,故而也有人称他为唐解元。
    正好,旁边也有个钱塘考生,他认识许长安,于是当即拱手道贺:“恭喜许兄,贺喜许兄高中解元!”
    “恭喜许解元!”
    一时间,认识不认识的也纷纷拱手道贺。
    “同喜同喜!”
    许长安微笑着拱手回应。
    同一时间,家中,白素贞眉头一动,掐指一算,不由一脸欣喜:“相公高中了。”
    小青也很激动,尖叫了一声:“相公中状元了?”
    白素贞瞪了瞪眼:“什么相公?”
    小青振振有词:“不是姐姐你说的么?”
    白素贞懒的与这疯丫头计较,解释道:“高中不一定指中状元,只要考中了举人都可以叫高中。”
    “举人是什么呀?多大的官?”
    小青对于人世间了解的太少,倒也不是故意装湖涂。
    “举人是一个功名,朝廷开科举,先从童生开始……”
    白素贞开始给小青细细讲解。
    听完之后,小青还是很高兴:“公子能考中举人也是很了不起了……”
    不过,对于许长安来说,既然已经参加科举了,自然要争取做到最好。
    放榜之后,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。
    而且这时候,京城里的权贵也开始闻风而动,有的想替自家女儿觅个佳婿,有的想提前拉拢一些有潜力的考生。
    第(2/3)页